底層邏輯:五人

五人,即時書中五幅可以令你改進人際關係的圖。第一幅圖:人脈的本質是平等交換。

劉潤先生認為,君子之交淡如水。好的人際關係,沒有必要天天一起吃飯,或者逢年過節送個禮。很多人想方設法地去討好別人或者努力經營人脈,就是為了有一天對方能幫到自己,這種心態是不對的。

當你經過長期的積累,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,擁有了有影響力的作品,那些真正有意義的人脈才會蜂擁而至。一個優秀且有價值的人,自然會吸引其他優秀且有價值的人的認可和幫助。所以我寫Blog的目的,是為了創造價值,分享知識。

劉潤先生說:學到的就要教人,賺到的就要給人。教人、給人、結識人的背後,並不是某種商業訴求和目的,而是順其自然、發乎於心。所有的合作,都是先基於瞭解和信任,然後不斷地把自己變得有價值,為身邊的人創造價值,才得以實現的。

真正的人脈,本質是給予價值、平等交換。你能給予什麼樣的價值,就會認識什麼樣的人。你能為別人創造多大價值,你就有多大價值。想要積累人脈,你能做的,就是不斷積累自己的價值,並不斷輸出自己的價值,去幫助別人。

怎樣積累自己的價值?不外乎增加你的知識和技能,以及改變你看事物的角度(態度)。

劉潤先生認為,學習知識的方法簡單直接:通過“記憶”,把知識分門別類地存放在你的“存儲腦”的某個“抽屜”裡。

技能靠練習。例如,騎自行車是技能,你永遠“學”不會騎車,只能靠練“習”,甚至練到渾身淤青之後,才能掌握這門技能。演講是技能,你讀了100本教你如何演講的書,但如果從不上臺,恕我直言,你還是一輩子都“學”不會演講。

我們是不是常說溝通“技能”、談判“技能”、演講“技能”、管理“技能”,卻不說溝通“知識”、談判“知識”、演講“知識”、管理“知識”?因為這些都只有靠練習才能變成條件反射,存儲在你的“反射腦”中。

態度就是你選擇的用來看待這個世界的那副有色眼鏡。比如,你覺得誠信的人是值得合作的聰明人,還是可以用來欺騙的傻瓜?你是覺得商業利益是滿足客戶的順帶結果,還是認為滿足客戶是獲得商業利益的一種手段?

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扇門,無論外人如何呼喊、衝撞,這扇門始終只能從裡面打開。態度是沒有人可以教的,態度是你的“心”的選擇。用腦學習知識,用手學習技能,用心學習態度。把知識學以致用,把技能練成藝術,那麼你用心相信的東西就一定會實現。

劉潤先生認為,如果你做的是功能型產品,高性價比或許可以成為你的競爭優勢。 如果你沒有成本的優勢,就建立差異化,給消費者提供更稀缺的體驗價值。而打造體驗價值的核心方法論,是從產品視角切換為使用者視角。

一般投資顧問,可能只會提供市場訊息,而我則會提供思考的角度、方法論、分析架構等,讓投資者分辨訊息的真偽,從而作出理智的投資決策。而每個個人、或者個別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,我會根據他們的需要,度身訂做一些理財建議和投資策略給我的客戶。這都是差異化和個性化的價值。

劉潤先生認為,你要離開的並不是那些“爛人爛事”,而是要離開曾經那個不斷遇到“爛人爛事”的自己(見圖3-5)。讓自己發生改變,你會發現你的周圍都是好人。

“底層邏輯: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”書中提供了許多有趣的故事和例子,有興趣的讀者,可以去看這本書。我寫了這五篇Blog:一樹、二思、三觀、四進、五人,只是為了方便自己和讀者,運用這些知識和協助投資決策。
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