底層邏輯:二思

邏輯思維
劉潤先生用自己的一則事例,說明怎樣運用What、Why、How的邏輯思維,幫他獲取“專業”“你太牛了”的稱讚。他說,赤道附近的旅遊區,有小花在水面上向不同方向旋轉的表演。水盤放在赤道線以北時,小花向逆時針方向轉動;水盤放在赤道線以南時,小花向順時針方向轉動,表演者堅稱是由於地轉偏向力而產生的。
因為他有刨根問底的邏輯思維,所以當他有機會去南半球旅行的時候,他就做實驗去解開這個疑惑。實驗結果:流的方向是隨機的,有時是順時針,有時是逆時針。於是他便認真查看視頻和相關的資料。他發現,地轉偏向力確實存在,但只能對大尺度物體的運動(例如洋流)產生影響,對小尺度物體的運動(例如面盆裏的水流動)很難產生影響。他亦發現赤道附近旅遊的人做實驗時,輕推一下水,給水流一個影響方向的初始動力。
從表像看本質
如果我們將這套邏輯思維去分析社會現象,就可以看穿表象,了解本質,徹底解決問題。很多人都以為北京的資源壓力(例如居住、醫療、交通等問題),都是因為人口過多所造成的。但是,我們深入去問:為什麼很多人都離鄉別井去北京呢?因為那裏可以賺到更高的工資。為什麼更易賺錢?因為中央政府、國企央企都在北京,所以世界500強的企業,在中國甚至亞洲的總部,都會設置在北京。帝都北京,建城三千年,定都八百载,除了有首都功能外,亦是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科技和國際交往中心,匯聚大量人流。
所以,北京的問題表面上看是人口過多造成的,實質是功能太多帶來的。有見及此,北京市政府在2016年重新規劃整體城市:優化城市空間佈局,明確各區功能定位。形成“一核一主一副、两軸多點一區”的城市空間結構,改變單中心集聚的發展模式。

系統思維
系統的構成
劉潤先生說:什麼是系統?系統,就是一組相互連接的要素。所謂洞察力,就是透過表象,看清系統這個“黑盒子”裡各個要素以及它們之間連接關係的能力。我們通常很容易看到“要素”,但常常忽略它們之間的“連接關系”。變量(系統中變化的“要素”)、因果鏈、增強迴路、調節迴路和滯後效應,這五塊“積
木”,是搭建所有復雜系統的基礎。當你遇到問題時,其實所有的解決
方案都藏在這五塊“積木”裡。
劉潤先生在書中,以女朋友與你分手作為例子,說明變量中存量和流量的關係;他亦以知識、誠信、微信作為例子,說明增強迴路的關係。這些例子都相當有趣,值得大家一讀。我們可以運用存量和流量去分析股市,當股票剛剛從熊市進入牛市時,由於入市都是長期的價值投資者,他們不會受短期的不利因素所影響,當市場穩定下來,其他投資者亦會進場,股市便會慢慢進入牛市三期,這時連街市的豬肉佬都教我們怎樣炒股時,就證明市場上最後一筆資金都已經進入股票市場,只有少少不利的因素,股票市場便會崩盤,出現爭相拋售的現象。所謂太陽底下無新事,只要人有貪婪和恐懼,歷史會不斷重演。

Leave a comment